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174节(1 / 2)





  线装的软趴趴的本子,也不适合现在这种情况。

  第61章 义务教育(国庆快乐)

  要制作随时都能方便使用的笔和本子。

  本子还好说,将牛皮纸在制作过程中,分纸的工艺时,将纸分得厚一点。

  这样就能得到一块黄褐色的,又硬又结实的纸板子,用来制作书壳,保护里面的宣纸就行。

  装订依旧可以使用线装,只是在钉上书壳的时候需要特别处理,因为书壳坚硬,钉得太死,就不方便翻开了。

  这样,哪怕没有桌子,也能就着书壳书写,十分方便随时随地做笔记。

  难的是笔。

  莫少珩最先想到的是铅笔和钢笔。

  铅笔的难点在笔芯,需要石墨和粘土。

  粘土还好说,总能找到,但石墨,自然界是没有纯正的石墨的,需要从矿石中提取。

  以现在的炼铁工艺来说,提取倒是能提取出来,但无论是寻找矿石,还是提取,都相当的麻烦。

  笔杆也一样,笔杆其实是一种树胶和木灰的混合体,高温加热胶化成一体,然后在它们还是胶状的时候,包裹在笔芯上,冷却变得坚硬后,就是大家看到的笔杆包裹笔芯的样子了。

  笔杆其实还好制作,树胶花点时间也是能收集到的,像松树等,砍开一个伤口,就能凝固出树胶。

  然后是钢笔。

  钢笔的工艺就复杂了很多。

  锻炼钢,需要的温度,以现在的冶炼技术,很难达到。

  但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,铁就行,为了防止生锈,可以在铁外面镀一层银。

  镀银工艺是现成的,北凉有一种银箔,就在使用镀银工艺。

  难点在于,钢笔十分的精巧,无论是笔杆,笔尖,笔尖上的墨线和触点,都不是随便弄两下就可以的。

  特别是触点,若是铁尖的话,恐怕会刮纸,还得选择适合的金属包裹在笔尖上才行。

  只有技艺高超的匠师才能制作得出来,也就注定无法像铅笔一样批量生产。

  还有就是钢笔的吸管也是问题。

  柔软的胶管,理论上其实也是可以通过冶炼树胶来得到的,只是制作起来相当的麻烦就是了。

  最后就是墨水,现在毛笔使用的墨,是通过砚加水研磨而来。

  它的质地是十分粗的,甚至有明显的颗粒,会堵塞吸管和笔线。

  无论是铅笔还是钢笔,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很多。

  但也不能这么放弃,总是要试一试的。

  莫少珩将铅笔和钢笔的制作过程用几天的时间整理了出来,然后……交给了匠师余叔。

  让余叔一群匠师去折腾了,他镇北王府的匠师除了余叔这样的木匠,也是有铁匠,制作首饰等的巧匠的,精美的首饰都能制作出来,一些特殊形状的笔筒笔尖之内,耐着性子,应该也是能弄出来的。

  古时的匠师,因为一生都没有使用过现代化机器,靠的全是手工,一生都在磨砺手上的功夫,他们的技巧技艺如何,是超乎想象的。

  现代科技发展,但也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遗失了很多东西和技术,很多古人的东西拿到现代,一样能让人感觉震撼和不可思议。

  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,或许在莫少珩看来,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,在他们眼中,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也说不定。

  莫少珩也没有当甩手掌柜。

  一,让人开始选择含有石墨的矿石。

  二,收集树胶,无论是制作铅笔的笔杆,还是钢笔的吸管,都是需要树胶的。

  三,尝试找到一种适合做钢笔笔尖触点的金属,越圆滑耐磨越好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莫少珩也开始制作本子需要的书壳了。

  这个就比较简单,多尝试就能弄出来。

  一边春耕,将甜菜,黄豆,萝卜,辣椒都播了一大片,然后一边做这些,时间过得飞快。

  最先弄出来的也是厚度足够的纸板。

  莫少珩得到通知的时候,已经是几天后了。

  专门去了一趟制纸的工坊。

  管事拿了好几种不同厚度的纸板,“世子,按照你的吩咐,我们尝试着改变工艺,弄出来了这几种厚度的纸板,你看有你用得上的么?”

  莫少珩都有些惊讶,“不错。”

  眼睛一转,像这种稍厚,但还达不到书壳厚度的纸板,他也有用处啊。

  几日后,乌衣巷新的商品上架了。

  一种……圆筒纸杯装着的饮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