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04节(2 / 2)


  有人则是干脆跑去观看。

  除了那连绵的帐篷,后面还跟着一条十分宽敞的沟渠。

  是运河。

  激动,难以形容的激动。

  一但引水,他们周围的耕地,根本就不愁浇灌的水源的问题了。

  以前,为了浇灌土地,可没少和人发生争执。

  工地的工人也在感叹,两年前,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,他们还是衣不遮体的难民。

  现在他们又来了,这一次却是作为修建北凉唯一一条运河的功臣。

  这条运河,是他们洵州百姓修建的。

  燕王说,朝廷将这条运河命名为洵河,是为纪念他们洵州百姓为修这条运河的付出。

  不仅仅如此,在洵河修建完毕之后,还会立碑,上面会记载他们洵洲百姓的贡献,千秋万世的流传下去。

  消息传来的时候,不知道多少人哭了。

  朝廷还记得他们。

  修运河苦吗?

  虽然不再愁吃穿,也有少量的报酬,还有免税的政策在,但还是苦的,每天都在风吹日晒呢,整整两年了。

  但,值得了。

  而且,他们再路过凉京,在出来观看他们的百姓面前,他们高傲地抬起来头。

  他们靠自己养活了自己,非是乞讨和无度的索取。

  凉京的百姓看他们的目光,也不再是看难民的目光,而是多了些敬重。

  等运河修到凉京门口的时候,连朝廷的大臣,还有圣人都亲自来了。

  整个工地,激动无比。

  莫少珩也去了。

  看着工地的工人,虽然皮肤黝黑了不少,但看上去十分的健康和健壮。

  身上的衣服虽然朴素,但不破也不旧。

  赵棣倒是没有亏待他们。

  赵棣要负责这么多人的生活,可不像莫少珩负责两百个小货郎那么简单。

  现在看来,赵棣做得还不错。

  圣人的驾到,让工人们休息了一天。

  圣人还进行了“慰问讲话”。

  莫少珩:“……”

  果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领导都好这一口啊。

  莫少珩看了看运河,然后道,“圣人,现在春耕在即。”

  “何不先将这半段运河先通水?”

  分成两截修,只需要在中间隔上一段,倒是可以先通水的,等完结的时候再打通。

  莫少珩又看向赵棣,“可具备通水的条件?”

  众人也不免看向赵棣。

  其实谁不想尽早看到河水充满运河。

  赵棣想了想,“需将这末尾处理一番,即可通水。”

  哗!

  莫少珩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场的人的表情。

  圣人点了点头,“也好,若是有了运河,倒是可以多开垦出来一些土地,今年也正好多种上一些。”

  他凉京周围其实还有不少地是可以开垦出来的,以前因为没有水源,开垦出来也是白费劲,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。

  再说,朝廷准备种棉花,也是需要地的。

  接下来的时间,朝廷开始组织百姓开垦新地。

  赵棣再忙着这一节运河的收尾。

  莫少珩则是忙着去看老匠人的商船修得如何了。

  现在不是马上要通水了嘛,他的商船也能排上用场了。

  他可是花了巨资才修起来的。

  与此同时,莫少珩也在赵棣旁边转得勤快了。

  赵棣,“怎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