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24节(1 / 2)





  一开始收购的鱼苗,其实可以直接往下游的河流倒,因为拦的距离太远了,小鱼苗还游不出去这么长的距离。

  第二个难题,就是鱼的饲料问题。

  鱼也是需要吃东西才能长身体。

  运河因为是新挖的,里面能够供鱼吃的菌体其实是不够的。

  而莫少珩今年刚好种了非常多的黄豆。

  黄豆榨油后,又过滤出来豆粉,剩下的就是豆渣。

  豆渣现在都是在喂牧场的鸡鸭。

  今年的豆渣估计会有点超量,正好用来喂鱼。

  而且,莫少珩准备在运河边上也养一些鸭子和大鹅。

  鸭子和大鹅吃豆渣,然后它们会排泄,鱼又会以它们的排泄物为食。

  听上去有些恶心,但这是一种最好的循环养殖技术。

  在一些养殖场,都是在池塘上面搭建鸡棚鸭棚,下面的池塘养鱼。

  莫少珩的运河较大,反而不会像这些养殖场一样出现污水脏水的情况,是一种较为自然有机的生态养殖。

  敲定好难题,莫少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。

  赵景澄等学生,现在的课本还没有印刷出来,也一天跟着莫少珩到处跑。

  等看着小螺蛳倒进农田,在那里惊讶到不行。

  “螺蛳也可以养殖吗?”

  “这些螺蛳也太小了吧。”

  莫少珩说道,“螺蛳吃细菌,然后排泄,将细菌转化成了水稻需要的肥力,对水稻是有好处的。”

  “当然,螺蛳也会啃食水稻的根茎叶片,所以得等水稻的根深扎进泥里面,才能下螺蛳。”

  “才开垦的农田,生态太单一了,也需要它们来丰富农田生态。”

  “螺蛳如果长期不打捞的话,数量过多会成为农田之害。”

  才说完,一群学生就笑了起来,“在我们北凉,它们肯定成不了农田之害。”

  “都会被我们吃掉。”

  莫少珩:“……”

  说得好像有点道理。

  估计等莫少珩将炒螺蛳的吃法弄出来后,还得先担心它们会不会灭种。

  一种平民也能弄出来的美食,一但兴起,特别是在北凉肉食还不算丰富的情况下,结果可想而知。

  赵景澄等还在那拿着小螺丝玩,“看着还挺好看。”

  小小的螺蛳,以前都没有注意过。

  少年人的乐趣,往往都是这般,哪怕再普通的东西,也能成为他们手上兴趣的源泉。

  养螺蛳比较方便,只需要将收购来的螺种往田里倒就行。

  等莫少珩带着赵景澄等去放鱼苗的时候。

  赵景澄等都懵了。

  看着用运鱼车运回来的小鱼,一车一车地往河里面倒,“这……”

  还不得是肉包子打狗,倒进运河里面,还能捞得回来?

  哪怕南一,生活在渔业比较发达的南离,也看得眼睛直眨巴,没见过这么养鱼的。

  一倒进河里,没一会儿,小鱼就不见了踪影。

  众人:“……”

  不由得看向莫少珩。

  莫少珩正将做好的木牌插在运河边上,木牌上写着,“未经允许,不得私自打捞河里的鱼,违者罚款。”

  众人:“……”

  还是想想,鱼还能不能打捞回来吧,竟然在想着有人来偷鱼。

  莫少珩看着一群疑惑的眼睛,说道,“哪怕是在南离,渔业虽然发达,但其实都是小规模养殖,而想要经济效益达到最高,无论是农业还是养殖,都需要大规模。”

  “一片鱼塘,养这么一车的鱼苗,自然是足够了,等鱼养肥的时候,自然一鱼塘看上去都是鱼,也好打捞。”

  “但……我们拦了这么长的一截运河,自然需要更多的鱼苗,不过是面积实在太大,所以倒鱼苗的时候看上去就跟放生一样。”

  其根本原理,还是单位面积容鱼量的问题。

  一群学生:“……”

  虽然是这个道理吧,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