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34节(2 / 2)


  加上陆陆续续还会不断有诸国商人前来,的确需要各地的工厂加大生产,才能满足后续需求。

  一群学生笑得嘴巴都合不拢,“我听府里负责的管事说,现在的产量也勉强满足当地的需求而已,若是要卖给诸国商人,就得再招人和扩地了。”

  莫少珩点点头,“工厂招人,收集材料等等,会形成一条稳定的产业线,自然也就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,这对北凉来说是好事。”

  赵棣和赵焰秋都不禁点点头,因为他们看得清楚,比如凉京,因为莫少珩的工厂,招聘了太多的工人,导致凉京的家庭开始有收入了,现在凉京的百姓,连消费力度都上升了一个档次。

  这其实是一个自然现象,没钱的时候自然不舍得花钱,但手上一但有了钱,不自觉地就会去买一些喜欢的东西,生活品质得到提升。

  消费一但起来,整个凉京城的金钱就开始流通了起来,一但金钱流通,就会变得繁华。

  赵棣和赵焰秋看到的就是,让北凉富裕昌盛的途径,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感觉,因为效果肉眼可见。

  相信朝廷上的官员和圣人,也会有所触动吧,理论上来说,工厂开得越多,覆盖面积越广,北凉就会越富裕,当然前提就是,生产出来的商品,必须有销路,但现在……至少是不愁销的。

  贵族建厂,自我富裕的同时带动百姓富裕,而朝廷通过收税,自然也富裕了起来,并非必须得将所有人的产业都握在朝廷手上,太难也不实际,历朝历代也没有看到什么赚钱的好东西都抢到手里这样的先例。

  朝廷只需要将牵动民生的产业掌控住就行,以免动摇根本,况且,最赚钱的丝绸现在正好在皇室手上,他们一点也不需要羡慕其他贵族。

  一顿聚餐之后,莫少珩和赵棣回到燕王府。

  也没有直接入睡,因为管事将今日糖酒会上就签订的商业订单提交了上来。

  莫少珩正好看一看,这一看,赶紧将账单捂得死死的。

  赵棣:“怎么了?”

  莫少珩:“……”

  只说了一句,“诸国的商人,果然肥得流油。”

  赵棣有些疑惑,接过账本看了一眼,然后也不淡定了。

  他知道,这一次肯定会赚钱,但看着账本上整理出来的盈利数目,还是吞了一口口水。

  莫少珩已经笑得开心到不行,“你说,我是不是马上就要变成有钱人了?”赵棣:“……”

  这个小财迷。

  他们的账单,自然是他们自己的生意,朝廷的账单估计也送到了圣人那里。

  赵棣觉得,圣人应该也是不淡定的,毕竟他们自己的工厂有限,很多商品在提供给百姓后,存货都是有限的,而朝廷的盐,那可是数量庞大,量变必定引起质变。

  这时候,圣人的确得到了今日的账单。

  圣人也派人去看了今日的糖酒会,如何的盛景他大概也有个数。

  只是等打开账本后,目光停在利润那里愣是半响没有动。

  咳嗽了一声,这才合上了账本,还装模做样地说了一句“还行。”

  这可是仅仅一天的利润啊,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诸国的商人前来。

  他算是明白了,莫少珩那句“以天下之财养我北凉”的份量了。

  原来,商业竟然这么赚钱。

  圣人都不由得感叹,天下可得太平啊,要是打仗,这商业定是会被影响,无以为续,这得少赚多少钱。

  圣人又将目光移动到桌上的一张奏章上。

  这奏章是诸位大臣让圣人早日立新储君的折子。

  自赵岚被废之后,太子之位空悬,自然不是个事。

  大臣们的建议也有很多,虽然隐晦,但多少也表达了一些意思。

  比如,有些人觉得,按照规矩,王皇后的幼子当被立为新太子。

  但又有人觉得,王皇后的幼子实在太小了,希望圣人三思。

  当然,虽然立储事关社稷,但依旧得圣人说了算,只要立的这个皇子没有明星的不妥,大臣再多的意见都没有用。

  但不知道为何,圣人却将折子压下来了。

  似乎有些悬而不决,这也造成了,除了赵棣,因为和莫少珩成亲这样的事情作梗,以及无心皇位的赵焰秋,其他各皇子现在明争暗斗得颇为厉害。

  圣人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,诸位大臣也无法揣摩圣意。

  倒是燕王府,没有半点这方面的压力,就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。

  莫少珩忙完糖酒会的事情,现在正忙着秋收的事情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事情是,莫少珩和赵棣,去将欠朝廷的钱,一次性还清了。

  以前,还有不少人担心莫少珩还不上钱呢。

  今年的秋收,太不一样了。

  因为……莫少珩种得太多了。

  原本还因为赚了钱,美滋滋的莫少珩和赵棣看着又跟流水一样花出去的钱:“……”

  因为莫少珩去年承诺,别人帮他种甜菜,黄豆这些,他会用市场价进行全部收购。

  别人,种得有点多啊。

  莫少珩就有些不好意思了,“等卖出去后,我们又是有钱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