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46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这才花了多长时间,就到了。”

  差不多节约了二分之一的时间,这还是他们没有拼命赶路的情况。

  赵棣也是眼睛一亮,他也想过,肯定能节省不少时间,只是没有想到居然能节省这么多。

  平坦的道路,畅通无阻,太神奇了。

  到了临城,就感觉出来和凉京的差距了。

  无论从精神面貌,还是市容市景。

  这也是因为凉京发展实在太快了,周围城池很难赶上。

  若是一般的发展速度,周围城池也会逐步同化。

  不过,一点也没有打消众人的热情。

  临城的百姓也是欢天喜地,外面的水泥路实在太好了。

  不过在看到凉京的队伍,竟然跑到他们临城来游玩,也是一愣一愣。

  以前,城与城之间的跨越,可不容易。

  但以后,怕是要经常如此了。

  莫少珩逛了一会,和赵棣找了一个茶楼休息。

  赵景澄等倒是精神劲儿十足,完全没逛够,约着南一继续逛。

  莫少珩倒是不怎么担心,这些府邸的小公子出行,身边随时都跟着不少人。

  赵景澄他们一边逛还在一边道,“都没有我们凉京干净。”

  “也没有我们凉京那么多吃的。”

  更别说繁荣程度了。

  明明就是相邻的城池,却不能同日而语。

  不过他们老师说了,因为不能互通,所以各城的同化程度就会变慢,也就说各城都会保留一些自己的特色。

  他们主要就是找一找有别于凉京的临城的特色,这也是游玩的乐趣。

  结果,特色还没有找到,赵景澄他们就遇到事情了。

  原来是临城一家百姓,不愿意送自家孩子去上义务教育,都闹到县衙了。

  “我这是个女儿啊,我就是不愿意让她读书怎么了?”

  “女子读书有什么用,你们说说?”

  “还不如让她在嫁人前,多给家里干一点活。”

  “赔钱货一个。”

  如今义务教育,都免去了学费了,课本费甚至都能通过助学贷·款。

  按理,凡北凉子民,差不多都有能力让自家孩子识数读点书了。

  但有些家长,若自家是个儿子也就罢了,若是个女儿,就有些情况了。

  他们就觉得女子不应该读书。

  周围的百姓也在议论纷纷,有不少还在附和。

  “可不是,我们北凉的这个义务教育本也是好的。”

  “可偏偏,那公文上写着,凡我北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。”

  “它没有写清楚是男孩还是女孩啊。”

  “所以这个歧义的地方经常发生问题。”

  每个城池的解读也不一样,弄得不少闹上了公堂。

  就比如今天这一起。

  “女儿读什么书,我看那公文上写的凡我北凉孩子,指的就是男孩。”

  那家长更得意了,“道理本来就是如此,这死丫头见别人家的孩子在读书,竟然也生了心思,你怎么敢……”

  不知好歹。

  县令也皱着眉,这公文的确和平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相违背的。

  但公文上的凡北凉孩子,又让人无法解读清楚。

  赵景澄等看得一愣一愣的。

  他们经常跟在莫少珩身边,自然明白这公文的意思。

  既然说的是北凉的孩子,那就是不分男孩女孩。

  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?看看他们凉京的女子百人团,个个都是才女,现在凉京的贵族女子,都以此为荣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