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50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听说,是因为莫少珩的香皂使用了城外的槐树花,所以拿出卖香皂的一半的利益来促成此事。”

  “没想到,我们早年在城外种植的槐树,居然还能为我北凉做这等好事。”

  “可不是,我每年都要去种一棵槐树呢,明年我种两棵。”

  “也亏得是莫少珩。”

  朝廷上也是震惊莫名。

  这等壮举,属实难得。

  什么使用了城外的槐花,换作其他人,占了这等便宜,怕是只会闷声话都不说一句。

  莫少珩此举的好处,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。

  因为……关于修订律法的提议,阻碍的人竟然少了。

  “或许……莫少珩说的法制社会,是在为天下先。”

  “其实修订律法也就费事了一些,若真是修改得不合理,也不可能通过的。”

  一时间,竟然不少人都松了口。

  莫少珩当时也愣了好半响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  其实修律法哪里有他们说的那么简单,他们不过是找了一个借口,给自己一个台阶下。

  是日,开春之际,北凉准备重修北凉律。

  由北凉少师,传学博士莫少珩,以及三公,还有几位律法博士主导。

  等莫少珩走出金殿的时候,就觉得外面的阳光都明媚了不少。

  北凉律他也看过。

  其中很多条款,要求百姓做得跟圣贤一样。

  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,但不现实也不太可能。

  律法不应该是要求百姓做到什么道德的标杆,而是规定一个底线。

  这个底线就是一条红线,明确的犯罪的红线,触之必罚。

  还有一些条款太过严苛了,也需要适当修缮。

  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,每一条每一款都需要仔细斟酌才行。

  走出皇宫,结果一群学生手里拿着纸和笔,直接围了过来。

  “这里是三街战报的记者,请问你对这次修订北凉律有什么看法?”

  莫少珩:“……”

  还真是……一本正经。

  若仅仅是一些学生胡闹,莫少珩也不会理他们。

  但,现场居然还围了很多百姓。

  百姓对修订律法还是有些心慌的。

  正竖起耳朵,想要听一点风声。

  莫少珩想了想,是得给百姓一个交代,免得人心浮动。

  也正好借三街战报,来传递一下这次为何要修北凉律的初衷。

  莫少珩想了想,道,“之所以修订宪法,是因为……”

  “希望这个世界能对善良的人温柔以待。”

  “并真正的做到,惩奸除恶。”

  莫少珩以此为论点讲解了起来。

  什么是律,什么是法,为什么百姓才是最需要律法的。

  律法应该是普通百姓,捍卫自己权益的最好也是最有力的工具。

  若是循规守纪的百姓,最期盼的应该也是律法的完善。

  “一个法制的社会,才能让百姓得到公平的对待,才能幸福安康,踏踏实实毫无顾忌地认真生活……”

  一群学生认真记了起来。

  百姓也认真的听着。

  从一开始的迷茫,到后来眼睛放出了光明。

  真的有这样的世界吗?

  比起朝廷上拥有特权的贵族,其实更能感同身受,感觉到莫少珩说的律法的好处的,反而就是这些百姓。

  慢慢的,除了百姓,又有一些走出来的官员,也在顿足聆听。

  莫少珩这一讲,没想到竟然讲到了傍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