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17节(1 / 2)





  沉吟片刻,叶千盈把人请进房中,给她倒了一杯红茶:“坐下吧,你是……?”

  “我是艾琳娜,来自纽约大学。”女人朝着叶千盈的隔壁房间指了指,笑吟吟地示意道:

  “之前看了你的两篇论文……我本来以为,你在华国也会有其他论文,还特意托了我的华国朋友去找。没有想到,我什么也没找到,你的第一篇论文就发表在《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》上面,真是个不错的开始。”

  “唔,谢谢。”叶千盈把一杯红茶推给艾琳娜,在心里推测着她的来意:“你是对比尔猜想感兴趣吗,如果你需要我的论文初稿,我可以……”

  “我对比尔猜想不感兴趣,我研究无穷小变换。”艾琳娜冲着叶千盈眨了眨眼睛:“我今年二十岁,纽约大学研究生在读……嗯,我是对你感兴趣,远渡重洋而来的华国姑娘。”

  这话里的意思有点值得深思,叶千盈不由扬起了眉毛。

  “明天下午,你会听到我的登台报告。”艾琳娜喝了一口红茶,随即又往里面丢了一块方糖,神色看起来有点漫不经心。

  “他们都说二十一世纪是天才的时代,也是数学的悲哀。因为数学目前能研究的大定律都被前辈研究空了,除非有一个人能挺身而出,再次打破数学的壁垒,就像是笛卡尔的平面坐标系,和莱布尼兹的函数——简直把我们从一元时代拯救到三元时代啊,是不是?”

  叶千盈端起红茶杯,很谨慎地喝了一小口:“如果你想问我的意见,我还是觉得,站在现在的这个台阶上,数学才刚刚开始。”

  真的,从她开始研究凝聚态、研究核物理,研究计算机和其他东西的时候,同样的观点以一模一样的姿态出现在每个领域里。

  ——物理已经到了临界点,现在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。

  ——计算机虽然被大家寄予众望,但是行内人都知道,它目前已经找不到突破空间了。

  ——我们的化学现在就在一个门槛上,只是需要领头人带着我们翻越过去。

  当然,按照这些观点来看,二十一世纪唯一的希望就是生物科学= =

  不过鉴于生物科学研究者最后的择业面之广大,包括档案学、支教下乡、药厂工作、hr和销售等等行业,连诸多专业人士自己都在自嘲,这个笑话讲起来可是够辛酸的。

  对于以上那些言论,叶千盈就没有相信过。

  数学带给她的物理学无尽便利,同时也让叶千盈意识到,数学实际上大有可为。

  她面对的一个个物理问题,在除去物理的因素之外,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数学问题。

  叶千盈没觉得二十一世纪是天才们头破血流的陌路,正相反,她觉得在这个诸多学科高度精化,却又密不可分的时代里,一场真正的前进洪流才刚刚开始。

  刚刚说完这番话,叶千盈就意识到,艾琳娜注视着自己的目光更专注了。

  “你知道吗,我和酒店打听了你的房间号,然后特意和人换了你旁边的房卡。”

  叶千盈有些意外地眨了眨眼:“哦?”

  “十八岁的华国少女,比尔猜想的破解者,来自东方的数学研究者。我一直觉得冥冥中是命运让我们相逢。在你的名声传出来之前,我就先阅读了你那篇回文数的论文。”

  艾琳娜面不改色地说着话,像是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语有多么引人误会。

  “如今终于见到了你……名不虚传,你是个惊人的漂亮姑娘。”

  如果说,之前的言语只算是隐晦的暗示,如今艾琳娜真是只差明示到了叶千盈的脸上。

  叶千盈:“……”

  叶千盈战术后仰。

  艾琳娜眼睛也不眨一下地看着叶千盈:“我能问问,你有什么想要拿到的奖项吗?”

  叶千盈半开玩笑地说道:“谁做梦的时候,没想过要个菲尔斯奖呢。”

  诺贝尔奖没有设立数学奖项。

  而菲尔斯奖的地位,在数学界就相当于一个诺贝尔奖。

  并且和诺贝尔奖不同,菲尔斯奖只颁发给40周岁以下的数学家。

  “太巧了,我也想要菲尔斯奖。”艾琳娜飞快地说道:“你眼光真好,你真棒,我更喜欢你了。”

  叶千盈:“???”

  这,这倒也不必。

  “明天我登台报告的时候,如果能看到你在台下,我会非常开心的。”艾琳娜轻轻感叹道:“你被安排在后天上午对吗,我一定会去听你的报告的,虽然比尔猜想的那片论文我已经快要背下来了。”

  “我不打扰你倒时差了,再见。”艾琳娜把杯中的红茶一饮而尽。

  “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红茶,虽然少放了一点点糖——顺便一说,虽然你因为比尔猜想出名,可是我还是最喜欢那篇回文数证伪论文的逻辑,我的导师鼓励我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女数学家,我觉得这句鼓励可以送你一半,从看到你的第一篇论文时就觉得。”

  艾琳娜对叶千盈笑了笑:“我真的该走了。明天你一定要来看我。”

  第一百一十三章

  第二天的学术会议, 叶千盈场场不落。

  她知道,有些人可能会找工作人员要一份本次学术会议的演讲目录,然后划掉一些没有名气的学生、初出茅庐的新秀,甚至是德高望重的大师, 只听他们自己感兴趣的、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那部分内容。

  毕竟, 没有名气的学生尚且青涩, 初出茅庐的新秀毕竟浅薄, 至于德高望重的大师……就是因为太过德高望重了,研究得太深太透,所以研究报告一般人听不懂= =

  小学生误入高数课堂, 哪怕不捡橡皮呢, 他也只能干瞪眼睛啊。

  不过, 叶千盈一场报告也不想错过。

  对叶千盈来说, 这种学术会议的机会非常难得, 她还在尚未定型的成长期, 需要汲取更多的知识来丰盈自己的头脑。这些前沿的研究, 只要能多听一场, 对她都是莫大的启发,或许就是以后的机会所在。

  为了这次的学术回忆, 叶千盈足足带了五个本子来参加学术会议, 还生怕位置不够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