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6章上市之路(2 / 2)


  “呵呵!那就每年1000万,再多的话,我可不想谈了!”林枫亮出自己的态度。

  “好!就100万!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运输费用问题。”

  因为是闭门会议,旁边没有高管,也没有记录员,两人都是口头协定。

  不过桌面有录音,到时让下属员工整理拟合同皆可。

  整整大半天时间,两人才将所有的事项谈妥,当然都是一些各自利益的问题。

  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难题。

  “王总,你们那边的赞助问题,是谁规划出来的?”吃过晚饭,喝了几杯茶,林枫率先开启话头。

  “市场,营销等等部门联合策划的方案。”王总回道。

  “一群蠢猪。”林枫毫不留情奚落道,“这种疯狂宣传的方案,无异于自取灭亡,嘉多宝现在官司缠身,重塑品牌没问题,渴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吧?”

  “林总,以我们的家底,可以支撑。”王总道。

  上个时空,在和王老集公堂博弈的时候,嘉多宝可以说在营销上面不遗余力,12年到15年,嘉多宝在《国内好声音》上累计冠名费为7.8亿元。

  13年在央视招标中,以5.78亿元成为第三标王。

  除了频频现身各大卫视的热门节目,嘉多宝在体育营销上也不遗余力,先后赞助12年奥运会、14年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。

  反正火什么赞助什么。

  有点无头苍蝇的意思。

  问题你也不是什么万亿大企业,有多少家底够你去败光?

  本来不凉的凉茶。

  四处没有目的烧钱,到最后不凉才怪。

  这样的营销力度即使放在阿迪、耐克、可口可乐这样国际巨头身上也都有些力有不逮,更何况是和王老集闹僵,本就实力有限的嘉多宝呢?这种不惜成本和代价的营销,必然会拖累企业的资金链。

  经过林枫一番循循善诱的教导,终于让王总改变了想法。

  “林总,情况如此糟糕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吧?”王总说道,嘉多宝每天的营销情况,他比谁都清楚,什么都不做的话,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。

  “三步棋。”

  “第一步是宣传,但是赞助费要降两倍,主投《国内好声音》即可,有这个宣传足够了。”

  “第二步是部门人员精简,减少支出,嘉多宝内斗情况太重,关键时刻,该扫地出门的,决不能手软,哪怕他是什么元老级人物,照踢不误,没有统一的决策层,说什么都是假的。”

  “第三步是为上市造势,最好是借用与好嗨哟合作的事宜,大势宣传。”

  “上市可以集资,可以扩大影响力,可以暂时避开官司之争,一举三得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对于林枫的三步棋,前两步没有问题,关键在第三步,“林总,单靠好嗨哟的影响力,恐怕很难上市。”

  林枫道,“只要努力,没什么不可能的。”

  股市里什么股没有?妖股,黑马股,a股,b股,红筹股,蓝筹股,股海光头……你混不上最好的,混个中等的上市还不行?趁着现在市场对嘉多宝抱有同情心,上市还不算太难,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段,以后根本是一纸空话了。

  对于上市,林枫没有经验,故而说道,“王总,据我所知,你背后那位大佬人物,如今在乡港吧?借助那边的人脉关系,投入一些钱打通关系,绝对可行。”

  上一世,其实,早在嘉多宝还没改名的时候,就已经有了上市的预期,当时市场都在预计这个国内的饮料之王到底何时能够上市。

  然而,随着和王老集的官司不断,上市之路可以说是一拖再拖。

  嘉多宝之后又希望可以借路中弘股份,实现曲线救国的借壳上市的目的,但到了后面,变数越来越多,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嘉多宝的一次又一次上市计划的失败。

  可以说嘉多宝已经失去了多次上市的机会,资本市场的很多良好时机已经不再,现在林枫在极力扭转这个情况,所以林枫反复重复“上市”的字眼。

  “林总,你能否给出一份方案,有些东西,我说了不算!”王总道。

  他想带方案回去,交给真正能一锤定音的人。

  “任总,把方案带进来!”

  林枫很快将方案递过去,“王总,我千八百年前就准备好了!”

  “牛逼!”

  王总认真翻阅了一遍,很满意道,“林总,如果有可能的话,陈总可能会打电话给你。”

  林枫道,“上市之路,势在必行。”

  这一场谈判总算告一段落,没有等到第二天,深夜的时候,双方就草签了合同,并且签字盖章,合同内关于各个费用条款标志得清清楚楚。

  “王总,记得,只有上市能拯救嘉多宝。”

  “没有这一步,我们都要喝西北风。”

  “加油,上市!”

  告别前,林枫仍在反复交代,生怕王总会忘记,殊不知,“上市”两个字几乎印在他脑海里,挥之不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