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年代文里的对照组第19节(2 / 2)


  “主任,文艺汇演这种工作不应该是宣传部的职责吗?”

  “就是啊,主任,很多不是工会的工作都分过来,就当是职权不清晰,工会兼任了,文艺汇演这块再分过来就有些离谱了吧?”

  吴晴霞一脸无奈:“你们说的我能不知道吗?”

  “那您还接啊?”一开始说话的朱雨莺抱怨道。

  “我不接,让宣传部那帮五大三粗的糙汉子接,然后呢?”

  “让他们在台上表演胸口碎大石吗?”

  “噗嗤!”

  吴晴霞的话让在场的几人都笑出了声。

  想到那个场景,大家心里对增加工作量的不忿情绪也消了不少。

  “主任,厂长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把宣传部的人员重新安排一下啊?”后开口的严碧春又问道。

  吴晴霞摇头:“上次我就跟厂长说了,他说会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,也会设立妇联部。”

  “不过,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,没那么快。”

  “好了,大家有什么想法,现在说说。”

  “主任,文艺汇演不都老几样吗?大合唱,样板戏,再来个腰鼓舞,就齐活了。”严碧春说道。

  吴晴霞摇头:“你也说了,大家都表演这些,没有新意,怎么能出彩?”

  “行了,赶紧报节目。”

  大家把自己能想到的节目都说了一下,基本就是之前严碧春说的那些,有些延伸的,吴晴霞也不怎么满意。

  “南笙,你来说说看。”吴晴霞直接问道。

  从上次南笙干净利落解决了周大兰的事情后,吴晴霞就很看好南笙。

  对南笙的未来,她也有了些想法。

  不过,这都要看南笙接下来工作上的表现。

  南笙听到点名,也没有畏缩。

  文娱这块,后世发展的很好,虽然很多节目不太适合这个时代,但能借鉴的东西不少。

  从刚刚吴晴霞的话里,南笙发现,她其实并没有改变传统表演方式的意思。

  她要的,是在这个基础上有创新,能让人眼前一亮,又不出格的节目。

  也是,以吴晴霞的职业敏感,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搞什么标新立异。

  南笙组织了一下语言,说道:“主任,我是这么想的。”

  第16章

  南笙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找几个普通话标准的同事在前排诗朗诵,朗诵的内容也很好确定,赞歌就行。

  后排组个合唱团,在朗诵停顿的时候,唱一些红歌的高·潮部分,推动气氛。

  最后,画一张人群熙攘,高楼大厦密集,地上车水马龙,天上飞机战机交错的超大幅海报,在诗朗诵将要结束的时候展现。

  最后的最后,再一起歌颂一下新华国的万里河山。

  南笙说的这些都不出格,除了海报用于文艺汇演比较新颖,其他都是几个同事节目的整合。

  大家听了,都觉得挺有意思的。

  “那就暂定南笙的主意,接下来就是选人,选歌,海报。”

  “这样,南笙和冯海鸥负责海报,朱雨莺选歌,严碧春动员同事参加和各种琐事,其他人留守工会。”

  “另外,咱们工会至少要出一个人参加联谊,后天吧,后天把初步任务完成,把厂里参加联谊的名单也给我。”

  “我要再筛选一下。”

  “就这样。”

  吴晴霞说完,就回自己的办公室去了。

  她手上还有其他的事情,这种孙同亲自交待的工作,她会随时过问,查看进度和效果,但不会全程跟进。

  说到底,这不是她这个工会主任的职责所在。

  南笙和冯海鸥本来就谈得来,现在共同负责一项工作,两个人的话就更加多了起来。

  对于海报,南笙从前是没有亲自做过的,但她脑子里能参考的东西多啊。

  而冯海鸥家学渊源,对绘画很有心得,南笙出点子,给出大概的草图,冯海鸥就负责细致的绘图,着色。

  两个人配合的非常默契。

  至于绘画需要的材料,冯海鸥家里都有。

  因为这份工作,两个同龄的女孩子越走越近。

  这种女生和女生之间的感情,南笙上辈子没有体会过,她很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