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年代文里的对照组第26节(2 / 2)


  绢帛上有字,但南笙不认识。

  玉倒是一眼能辨认的好东西,但南笙,呃,不懂玉。

  南笙:……

  她看了半天没有看出什么名堂,索性把东西放回盒子,扔进了空间。

  冯鸣山估计是打着自己无权无势,等他平安回来后方便从自己手里把东西拿回去的主意,这才巴巴的把东西硬塞给她。

  南笙冷笑,那他可打错了算盘。

  她真金白银花钱买下的,就是自己的东西,她的东西,谁都不能染指。

  南笙猜得没错,冯鸣山确实抱着这样的想法。

  他对自己很有信心,回来不过是迟早的事情。

  到时候,拿回东西也不会费什么力气。

  下乡一阵也好,他正好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来解开渡马桥的秘密。

  渡马桥的秘密是他年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。

  那个时候,冯鸣山还算是个有为青年,又热血。

  青山镇的旧校址破旧不堪,他又出钱又出力整顿维修。

  他是个文人,整顿旧校址的时候,就主动请缨去整理图书馆藏书。

  那个时候,各类书籍都没有限制,图书馆的藏书更是丰富无比。

  冯鸣山整理书籍累了,就会随意找一本书阅览。

  反正这活不急,他不紧不慢干着,也很得趣。

  那天,阳光正好,他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一箱不知道被遗忘了多久的书籍。

  冯鸣山捂住口鼻,小心掀开书箱盖子,灰尘游离在空中,他小心把书箱里的书拿出来翻晒。

  拿起其中一本古籍的时候,一张明黄的绢帛从里面掉了出来。

  他捡起一看,发现是自己从前研究过的篆书。

  看到篆书的第一时间,他就想到了秦朝,想到始皇帝。

  冯鸣山有些激动,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,认真研读了起来。

  绢帛中写道:

  徐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东渡的。

  在东渡之前,他把始皇帝赐予的财宝都藏到了一个叫渡马桥的地方。

  看到这里,冯鸣山心中的激动平复了很多,他博览群书,这样的记载在野史中不知道看到过多少。

  但这绢帛质感不凡,他就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。

  徐福历经艰险取得长生药的药方后,其实偷偷潜回来过。

  彼时,他带去的方士想要杀人夺宝,他无计可施下只能把药方也藏入渡马桥,然后引着方士离开。

  绢帛的最后记载着,打开渡马桥徐公宝库的钥匙,是一枚玉珏。

  宝藏传说什么的,冯鸣山没有放在心上。

  这种记载多半是不实的,且他家境优渥,从来没有为钱财发过愁,又自诩有些文人风骨,对阿堵物,向来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态度。

  至于长生药,那更是子虚乌有的东西。

  不过,他还是把绢帛据为己有收藏了起来。

  后来,他因为对学校的贡献,直接留在学校任教。

  结婚生女,日子过得体面又滋润。

  他长得一表人才,谈吐风雅,很吸引女同学的目光。

  那个时候,正是崇尚自由恋爱,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浪潮。

  冯鸣山曾一度沉迷在这种新风尚里,直到被人举报作风不正,不配为人师表。

  事情平息后,他就收敛了很多。

  不跟人约会后,时间空出了很多,他想起了自己收藏着的绢帛。

  于是,他开始大量阅览秦朝相关的文献资料。

  他书读得杂,还真的在几篇野史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。

  “原来追杀徐福的方士是两个,一个姓杨,另一个,咦?”冯鸣山伸出手指抚平纸张的褶皱,发现字被虫蛀掉,辨认不出来了。

  他没有在意,这本来就是他消磨时光的。

  大概是十年前吧,他遇上了杨秋杏。

  杏眼含情,明眸善睐。

  冯鸣山就看了一眼,沦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