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247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老师,这叫芋母,在临城外面有一片池塘,里面长满了这样的芋母,临城的人每年都要去挖来吃。”

  “刚才,那老户还给我们煮了几个,味道还不错呢。”

  莫少珩:“……”

  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好东西呢。

  “老师,这算不算特色产品?”

  莫少珩点点头,说道,“要是临城的芋母每年的产量足够,我可以全部收购。”

  一群学生:“……”

  他们老师做生意,连窝边草都不放过。

  不过,这可是他们发现的,高兴到了不行。

  莫少珩赶紧让他们将脚冲洗了,将鞋穿上,免得感冒。

  跟随的一群下人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  不就是一个地方小吃吗?怎么感觉他们家小公子比发现了什么金银财宝还开心。

  一群人又嘻嘻哈哈地往凉京走。

  “没想到现在在凉京和临城走一趟居然这么快就到了,岂不是说以后我们还可以经常来临城玩。”

  莫少珩说道,“要致富,先修路可不是说着玩的,有了这一条路,我们凉京的商品就可以很方便的卖到临城。”

  “临城的一些特色也可以卖到凉京。”

  “互通有无,带动发展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不多日,乌衣巷又有了一样新的产品。

  路过奶茶店的时候,经常能看到小朋友举着铜板,奶声奶气的道,“一杯奶茶,多加点芋泥波波。”

  波波两个字,还要翘着嘴巴说,这样才正宗。

  都怪那些小货郎,每次喊芋泥波波的时候都这样,将所有人都带偏了。

  莫少珩也在忙着两件事。

  第一件,就是赵景澄发现的,义务教育中,对所有北凉孩子的诠释,有很多地方都误解为仅仅是男孩,依旧限制女孩上学。

  北凉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  莫少珩既然见到了,就不可能不管。

  金殿上,莫少珩提出了由朝廷释法的概念。

  “所谓释法,就是在朝廷颁布的律法中,有一部分容易让人产生误读的内容,这时候,就需要我北凉最高机构,也就是朝廷,就律法进行最公正和正确的解释。”

  “我北凉,尊的是北凉律,只有这一部法典,而不是各地方,根据自己的理解,各自设置自己的律法。”

  莫少珩又强调了一番律法的重要性,“合理的律法,是我北凉稳定的基石,绝不能被地方官员滥用。”

  “各地方官员,在判案之时,也必须依照律法的条款来进行,而不是凭借个人的喜好,想当然的,想怎么判就怎么判。”

  莫少珩说的这种情况,在各地可不少见。

  读书人以前是不学律法的,这些被举荐去各地当官的贵族,要是还算是个清明的,或许还会看看北凉律。

  但要是个不知道上进的,呵,都是凭借自己的好恶在判案。

  这也导致了,百姓受了委屈也不敢报官,官民勾结的事情常有发生。

  “我北凉必须有法可依,有律可守,如此,我北凉才能长治久安。”

  金殿上也是议论纷纷。

  莫少珩的思想,有一些先贤们的影子。

  历史上,也并非没有以法为根本的王朝。

  但脱离人治的王朝,总给人感觉太冷酷了一点。

  果然,有人提出了这一个观点。

  莫少珩说道,“之所以有人觉得律法太过严苛,并非律法之错。”

  “而是制定律法的人太严苛,一厢情愿地制定了太多的酷法恶法。”

  “所以臣建议,重修我北凉律。”

  “事无巨细,一点一滴,皆要符合我北凉国情。”

  “但律法一但通过,也需要严格执行。”

  金殿上:“……”

  重修律法?

  他们北凉的律法都是沿用的历朝的版本。